艺术名家
所在位置:首页 > 艺术名家 > 文章信息

油画名家潘玉良

2011-09-07

 

潘玉良,江苏扬州人。自小双亲过世,十三岁时被卖到安徽青楼直到十七岁嫁给潘赞化为妻。—九一八年考进上海美专,一九二—年赴法国里昂关术学院,一九二三年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一九二六年又进罗马国力美术学院进修两年油画及雕塑。一九二九年应刘海栗之邀回国上二海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主任,又任软于南京中央大学及新华艺专。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潘玉良足民初女性接受新美术教育成为画家的民初女性。一九三八年回法定居, 其后叫四十年常参展于巴黎独立沙龙并多次参加英、法、德、日及瑞士等国际展。一九七七午逝世于巴黎。法国赛努奇博物馆、巴黎市博物馆、巴黎现代美术馆,台北市市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均有收藏其作品。

 

1977年  7月22日病逝于巴黎,终年82岁;

1976年  给爱子潘牟写信:“我一接到家信就会想到我的问题……我望把身体养好。就回祖国了!”;

1974年  参加“自由艺术国际沙龙”展览;

1973年  11月参加“紫罗兰期第六届国家沙龙”展览,作品有《友谊》等;住院治疗。不能回国为之失望;

1972年  多病; 

1970年  多病;参加“自由艺术国际沙龙”展览, 作品有《忠诚》《画子》等;荣获法国艺术协会鼓励奖;

1969年  3月2日荣获“艺术—科学—文学促进会”大奖。称潘玉良为“名副其实的画家和雕塑家”;获“从鼓励到进步协会”授予的“荣誉证书”;

1968年  12月参加“自由艺术国际沙龙”展览;作《三个裸女》; 

1967年  参加纽约举办的“当代艺术家特殊团体专展”,作品有《女书迷》《休息》《裸体画》《真面目》《农家姑娘》等;9月参加“紫罗兰期第四届国家沙龙”展览,作品有《女幻想家》等;荣获比利时金质奖章;荣获“一级教育级成员协会”、“紫罗兰晋级沙龙”的银质奖章; 

1965年  要长孙潘忠丘去法国,帮助整理作品,准备回国;作《遐想》《梳妆》等;获“法国自由艺术协会国际沙龙”银质奖,并颁发给荣誉证书;荣获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勋章; 

1964年  中法建交,应邀出席中国驻法大使馆举办首次“国庆招待会”;参加威尔逊总统大街举办的“自由艺术国际沙龙”展览;作《柳岸》《岸边》《裸体》等; 

1963年  年初在美国三藩市、纽约、旧金山等城市举办个人画展,情况甚盛,各报皆有佳誉;旧金山中华总商会并给予嘉奖;9月遭车祸;

1962年  5月11日参加第78届“女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室内装饰家联合会沙龙”展览,作品有《梳头》《花卉》《玫瑰花》等;作《欣赏》《裸体》等;

1960年  闻潘赞化病逝,无限悲哀,很少作画;

1959年  4月荣获巴黎市“多尔烈奖”,巴黎市市长亲自授奖;作《张大千头像》,现存巴黎现代美术博物馆;为“东方巨人”油轮作雕塑铜像《矿工》;参加“秋季沙龙”展览,作品有《思乡》《母爱图》等;与张大千合作《梅竹》; 

1958年  作雕塑《格鲁赛头像》和《孟德梭雷头像》,分别为巴黎尚拿士其博物馆和法国国立教育学院收藏;荣获比利时“银质奖”;作《裸体》《中国花瓶》等; 

1957年  再次应欧亚出版社邀请,于多尔赛画廊举行巡回画展;4月28日“艺术—科学—文学教育促进会”在海外博物馆授予潘玉良金奖;第四次全国美术展览(台湾)特邀潘玉良作品参加展出;

1956年  申请回国,法国当局不准带回作品;赴希腊举办个人画展;作《豢猫》,张大千题誉“为国画正派,犹可佩也”;去英国伦敦与张大千同行;作《母爱图》《群马》《农妇》《玩扑克的少女》等油画作品; 

1955年  作彩墨《扇舞》和油画《扇舞[花鼓戏]》《女人体》等作品;在西欧旅行;画室遭暴风袭击;此时潘玉良怀念祖国安徽家乡丈夫潘赞化,画了大量关于安徽民间花鼓戏题材的作品;

1954年  法国某电影公司摄制《蒙巴拉斯人》,长篇介绍潘玉良。她是片中唯一的亚洲艺术家;潘玉良在英国伦敦办个人画展,潘玉良独身前往,途中作画,送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展览;“给社会艺术作出贡献的酬谢高级委员会”为潘玉良颁发“感谢证书”;创作作品《扇舞[花鼓戏]》《袖舞[花鼓戏]》 ,引起轰动;

1953年  应欧亚出版社、多尔赛画廊邀请,举办三周大规模个人画展,作品有油画、素描、雕刻以及版画等达百余件; 1952年  5月29日参加“素描及水彩沙龙”画展,作品有《浴后》《裸体画》《玩耍的小狗》《她与小狗戏耍》等,其中《浴后》为巴黎现代艺术美术馆收藏;参加“法国艺术家协会”“法国海外艺术协会”“法国国家美术协会”联合举办的第165届“美术正式展览会”,作品有《女舞蹈演员》《女沉思者》《群体像》《浴后女人体》(作为《潘玉良个人画展选》的封面)等;鼻疾第三次手术,术中遇险;

1951年  潘玉良再次致信家人提及回国之事; 

1950年  潘玉良鼻疾再次开刀;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玉良意欲回国;作《鲜花》等;10月17日,参加《旅法中国画家潘玉良、萧林召、常玉、赵无极展览》;前言中誉称潘玉良“大胆独创”“技艺高超”;

1948年  潘玉良开始接济家中生活;作《花卉》《浴》等;

1947年  参加第58届“独立派沙龙”画展,作品有《姬妾》等;参加第63届“女画家和雕塑家联合会”举办的画展,作品有《梳妆打扮》《海滨疗养》等;参加“秋季沙龙”画展,作品有《少女肖像》等;美国《华美日报》誉潘玉良为“艺术精英”是“令人敬仰的艺术家”;

赴英国办画展;作油画《双猫》等;

1946年  “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举办“会员作品展览”,潘玉良提出参展原则:“本会团结,内部整齐,不以个人使本会有所失败。”作品有《体育》《春》《少女肖像》等20件;

“秋季沙龙”画展,作品有《裸女》《巴黎达累奇亚大街》等;参加第62届“女画家和雕塑家联合会”举办的画展,作品有《特罗维尔海滨》《裸体画》等;11月12日参加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举办的“现代艺术国际展览”;

1945年  全票当选为“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长; 与“学会”同人公开致电国民政府,强烈要求收回和赔偿被日寇在侵华期间抢劫和破坏的中国艺术品。该电文于4月28日在巴黎报纸上全文发表;为“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提别“艺迷”“一迷”“I MI”;参加赛鲁希博物馆的“中国现代画展”和巴黎国立美术馆的“中国画展”;参加联合国组织第一届大会在现代美术馆展出的“中国画展”;参加第56届“独立派沙龙”画展,作品有《我的论画的女友》《美丽的布依卡尔》《郁金香》《郁金香与马蹄莲》《黄郁金香》《瓶花与果实》《戛纳港湾》等;参加“秋季沙龙”画展,作品有《裸体画》《裸女》等;荣获《法国国家金质奖章》,国内《大公报》等予以报道;

1944年  参加第55届“独立派沙龙”画展,作品有《艺术家肖像》《风景画》等;元月参加“女画家和雕塑家联合会”举办的画展,作品有《花卉》《静物》;参加“秋季沙龙”画展,作品有《花卉》《裸体画》《披外套的女人》《侧卧女人体》等;

1943年  返回巴黎,潜心研究,大量创作,其中有《秦淮河停泊》《书桌上的花瓶》《山村前的小溪》《坐在椅子上的女人体》等;

1942年  进一步研究彩墨画(中国画)以及用毛笔、墨在宣纸上画素描;赴苏联,作《山中》《静物》《莫斯科》《莫斯科风景》《草地上的牛群》《苏联农妇》;《后花园》《侧躺的裸女》等;《苏联妇女》撰文,赞扬她的精神和艺术;

1941年  作《自画像》《裸体》等; 

1940年  参加第51届“独立派沙龙”画展,作品有《少女肖像》等;巴黎沦陷,栖居郊区,教读鬻画为生,并捐款救国;作《屠杀》以揭露法西斯罪行;作油画作品《裸女》;

1939年  参加法国国家美术馆举办的第53届“正式画展”,作品有《艺术家肖像》等;

作《自画像》;参加“独立派沙龙”展览;

1938年  参加沙龙画展;作《自画像》,自题诗云:“边塞峡江三更月,扬子江头万里心。”;

1937年  为参加巴黎的万国艺术博览会和筹办个人画展,再度赴欧; 

1936年  在南京期间,先后举办过四次个人画展。在最后一次画展中,作品有《陈独秀肖像》;为今虞琴社作《严天池像》(严为明代琴宗),誉为“艺林盛事”;

1935年  《潘玉良油画集》再版;假期,游遍祖国名山大川,“游踪所至,尽入画库”。创作作品《皖南民居》;

1934年  捐赠玉雕佛像于支援绥远军民抗日的“义展”。田汉撰文高度评介;潘玉良发表讲话,谴责一些人在抗日时期“远离现实”“话多画少”;上海中华书局出版《潘玉良油画集》;

1933年  作油画《习作》《芍药》等;

1932年  作油画《虎丘塔》《大忠桥畔》《采葡萄》《两女生》《牛场》《通济门外》等; 

1931年  专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作油画《我的家庭》《倦马》等;发起“中国美术会”;协助蔡元培先生组织“中国美术学会”;

1930年  兼任新华艺专、中央大学教授、导师,执教来往于宁沪;于上海创办“艺苑绘画研究所”;在日本与王化联合举办画展;作油画《春》《白荡湖》等;

1929年  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主任;参加“全国首届美展”,被誉为“中国西洋画家中的第一流人物”;

1928年  回国后,年底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作油画《自画像》和《清晨》等;

1927年  作油画《酒徒》《黑女》《威尼斯》《罢那丁》等;习作油画《裸体》获意大利国际美术展览会金奖五千意币;

1926年  始习雕塑;作油画《水果》《罗马残迹》等,凡意大利国家美术展,其作品每必选入;

1923年  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从康洛马蒂学画;作油画《白菊》在南京市教育局展览会展出;

1921年  潘玉良考取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后又考入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从德卡教授学画;

1918年  潘玉良考取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从洪野、刘海粟、王济远、朱屺瞻学画; 

1917年  在上海开始从洪野学画。洪野留日画家,中国对洪野了解甚少,流传作品极少 ,英年早逝;

1913年  与潘赞化结为伉俪,改姓潘;

1895年  潘玉良原名陈秀清,生于6月14日,江苏扬州人。后改姓名为张玉良(潘忠丘注:“应为1894年3月22日。法国里昂图书馆里保存有潘玉良的注册本:潘玉良在那批到法国的中国留学生的注册本上,排名是第六位。她的注册登记页上用法文写着潘玉良的出生年月:1894年3月22日;护照号:2796;出生地:安徽;丈夫栏:潘赞化。她的照片依然清晰:剪了齐肩的短发,给人以非常朴实的感觉。”)。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