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艺术家黄宾虹
2011-09-07
黄宾虹(1865年-1955年),现代杰出国画大师。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6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1887年赴扬州,从郑珊学山水,从陈崇光(若木)学花鸟。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其画风与丰富多变的笔墨,蕴涵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几十年来,黄宾虹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
黄宾虹的绘画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应已显示出来,而其艺术价值的显现,又是全方位的。除山水画外,花鸟画也境界不凡,书法成就更不能等闲视之;他还有着自己的画学理论建构;其金石篆刻、文字学、考古学也颇有建树。黄宾虹的确是一位“不能仅以画史目之”的学者型艺术家。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荣誉称号。
1865年乙丑 2岁;
1869年 己巳 6岁; 地方不靖,随父避乱至金华山,居罗店,延师启蒙,从李灼先、李咏棠习举业。课读之暇,尤爱好金石书画。从萧山倪翁处闻“当如作字法,笔笔亦分明”画诀;
1870年庚午 7岁; 家塾藏有《字汇》等书,稍能检阅,粗知字有形声之谊。入金华山中读书,习画甚勤;
1871年 辛未 8岁; 族侄黄崇惺以庶吉士分发福建归化,道经金华,为订课程并游八咏楼。抵归化后以重订《潭滨琐志》寄赠;
1872年 壬申 9岁; 程健行来授四子书及五经,凡五年;
1874年 甲戌 11岁; 读族祖黄白山《字诂》及黄春谷《梦陔堂文说》、《经说》;
1875年 乙亥 12岁; 从赵经田、应芹生、李灼先、李咏棠问学,五经毕业,习为诗;
1876年 丙子 13岁;春,随父返歙应童子试,名列前茅。在故里旧族处得观所藏古代书画真迹,尤喜董其昌、查士标山水画;
1877年 丁丑 14岁; 春,奉父母命,偕胞弟懋庚、族侄崇保赴歙应院试,列高等;
1879年 己卯 16岁; 春,返金华。考入金华丽正书院值课。从义乌陈春帆习写真;
1880年 庚辰 17岁; 春,返歙应院试,获隽。是际,父亲成昌钱号为人侵蚀,累及布业,均休歇,家境中落。遵父命,仍就读书院;
1882年 壬午 19岁; 春,随母舅游苍括山水;
1886年 丙戌 23岁; 返歙应院试,补廪生。问业于西溪汪仲伊。洪夫人(名四果)来归;
1887年 丁亥 24岁; 来往于南京、扬州。居扬州时,于市肆见陈崇光山水花卉,极为心折,然陈氏已得狂疾;
1888年 戊子 25岁; 主盐运司程桓生介弟朴生,以孙返里应童子试,偕出新安江,至维扬;
1889年 己丑 26岁; 客岁浙江水患綦重,生计窘迫,父亲急流勇退,留四弟习商,送二妹、三妹为郑姓、金姓两家童养媳,举家迁回潭渡村。父亲在家乡以易水法制墨,命从西溪汪仲伊问学;
1892年 壬辰 29岁; 弃举业,至南京坐馆教书;
1894年 甲午 31岁; 春出新安江赴扬州,经杭州,请篆刻名家赵穆刻“黄质之印”、“朴丞”、“朴丞翰墨”诸印;
六月父卒,自扬州归里。读礼期间,研习画艺,收集乡里旧闻,以名瓷交换金石书画;
1897年 丁酉 34岁; 秋,安庆敬敷书院新舍落成,郡守以高材生荐入院。访老画师郑雪湖(珊),闻“实处易,虚处难”六字画诀。与谭嗣同晤于贵池;
1898年 戊戌 35岁; 敬敷书院肄业。馆歙郡许氏。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殉难,有诗悼之;是年典居怀德堂。潭渡有一白石,形似灵芝,移置于宅之花坛,旁植吉祥草,命斋石芝阁;
1900年 庚子 37岁; 春出鸠江,游齐燕诸大邑,闻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郁郁归里。途中游历黄山及九华山,赋诗写生。知县许崇贵属董理荒废堨田,乃与郑搢书作垦荒计。黄牧甫归自粤中,把晤于黟县,相见如故,获观其所治印;
1901年 辛丑 38岁; 郑搢书赴南京,独力支撑堨务。是年霖雨充沛,堨田大稔。堨务之暇,集藏印为《滨虹集印》,并为之作序;
1902年 壬寅 39岁; 垦成堨田二百七十余亩,奏请复兴仁德庄义田。游岑山,写其实景;
1903年 癸卯 40岁; 董理堨田之暇,常出游,薄游归来,摩挲金石,成《滨虹集印存》,作序署名黄贽;
1904年 甲辰 41岁; 安徽旅湘公学自长沙迁芜湖,改名安徽公学,应招襄理学务。于家中辟地,聘师为族中子女和村中学童启蒙;
1905年 乙巳 42岁;许承尧改贡院为学堂,创办新安中学堂,招为教授;
冬,与许承尧同被荐为安徽铁路公司“议员”,同赴芜湖开会;
1906年 丙午 43岁; 初春,在芜湖晤遭端方通缉之陈去病,邀其入歙任教新安中学堂。与许承尧、江炜、陈去病、汪律本等秘密组织黄社,以诗酒鼓吹革命;10月,赴芜湖参加安徽铁路公司年会;
1907年 丁未 44岁; 以“革命党”被人告发,亡命上海。加入黄节、邓实创办之国学保存会。不久恩铭被刺死,得沈曾植、冯煦庇护,事遂寝,是年秋回到歙县料理堨务。沈曾植邀往安庆襄办存古学堂,未果;
冬,赴芜湖参加安徽铁路公司年会;
1908年 戊申 45岁; 接受邓实建议作《滨虹论画》,发表于《国粹学报》本年第45、48期。春,重游上海,晤国学保存会会友;
1909年 乙酉 46岁; 春,应聘安庆存古学堂,道出上海,邓实邀任《神州国光集》、《国粹学报》编辑,遂留上海。在神州国光社与同事蔡守订交,彼此切磋画艺,开始将南北宗绘画合二为一以沟通中西画学的变法尝试。与蔡守加入初春成立之豫园书画善会,与王一亭订交;春夏间,柳亚子来沪治病,同居国学保存会藏书楼,遂与订交;
1910年 庚午 47岁; 暮春,广东诗人潘飞声将有京都之行,邀饮酒楼。李瑞清、蒯光典邀兴学,创办上海留美预备学堂,
是年,加入中国书画研究会(该会翌年改名为海上题襟馆书画会)。
1911年 辛亥 48岁;春,携全家至沪定居,仍就留美预备学堂职。《美术丛书》开始出版。是书初、二、三集120册,于1920年出齐;夏秋之际,与安徽同人发起筹办《安徽船日报》;
1912年 壬子 49岁; 仍任《神州日报》笔政;2月,参加《克复学报》社、南社、淮安学团三团体联合召开的周实丹、阮梦桃两烈士追悼会,与高旭、宁太一等相继演说,声讨凶手。
1913年 癸丑 50岁; 仍任《神州日报》笔政;9月,于邓实风雨楼中,晤将赴景德镇之高剑父,与其门生张虹订交。创办“宙合斋”古玩店,以画会友;
1914年 甲寅 51岁; 仍任《神州日报》笔政;春,兼竞雄女学文艺科教席。该校为纪念秋瑾而创办。暇与一二欧友切磋画法。协助史德匿编纂《中华名画・史德匿藏品复印件》并为之序。为陈树人译述《新画法》单行本撰序,提出沟通欧亚画学;
1915年 乙卯 52岁;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遣爪牙携巨款收购《神州日报》,愤然辞职。黄节以声讨筹安会之《致刘师培书》相寄,转交发表于《南社丛刻》。为柳亚子作《分湖归隐图》;
1916年 丙辰 53岁;
1917年 巳 54岁;7月,胡适留学归国,道经上海,与之相晤。脱离《国是报》。与邹安等人继续贞社学术活动,并参与哈同花园的古物陈列会活动,与王国维切磋金石之学。易字宾虹,又字宾谼,遂以字行;
1918年 55岁;是际入有正书局;春夏之际,苏曼殊去世,黄节来沪视殡。同往西湖游览;
1919年己未 56岁;
仲秋,沈泊尘介绍汪亚尘造府拜访请益。《时报》创办《美术周刊》,任主编。出于对画坛“以夷变夏”之风盛行的担忧,改写陈树人《新画法》为《新画训》;
是年迁居威海卫路有正书局印刷所楼上;
1920年庚申 57岁;仍主编《美术周刊》;春,女画家胡湋平随父胡朴庵来寓观藏画,旋作书指示画法。在信中,高度赞扬了沈周以“浓墨法”振兴一代画风的功绩;孟秋,《滨虹杂着》全书印成,分赠友好;秋冬之交,宋若婴来归。按:多年前洪夫人携子返歙,以独居生活诸多不便,曾物色金华女某于先生,未允;
1921年辛酉 58岁;春,仍主编《美术周刊》;
1922年 戌 59岁; 月10日,王云五介绍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事务部,任美术部主任。迁象山路(今临山路)香兴里。是年拟编印谱,撰古玺例言;
1923年 60岁;应胡朴安之请,为《民国日报·国学周刊》撰《中国画史馨香录》连载。贵池田连年遭水患,不得已仍事砚耕。加入任堇叔创建的停云书画会(社)。
1924年,61岁,王一亭、吴昌硕等11人被推为江苏省第一届美术展览会中国画部审查员;秋,时局紧张,携眷至贵池避乱,腊月始返;
1925年乙丑 62岁;下半年离开商务印书馆,复入有正书局,编印《中国名画集》;9月,加入广东国画研究会;11月,《华南新业特刊》出版,发表《中国画学谈——时习趋向之近因》,批判画坛流行一时“以夷变夏”的画学风尚;
12月,《古画微》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开始筹组上海艺观学会;
1926年丙寅 63岁;上海艺观学会成立,与会员集资出版《艺观画刊》四期、《艺观》杂志(第一集);6月,与罗振玉小叙,请为《艺观》杂志撰稿。此际容庚自粤返北平道经上海,持其舅父邓尔雅柬造访;
1927年丁卯 64岁;与陈巨来订交;春,《清代画史》出版,为之审阅;仍主持《中国名画集》编印事务;
1928年戊辰 65岁;2月,《国粹月刊》创刊,任名誉编辑;3月,与汪声远等开办国画补习所;春夏之际,徐悲鸿介绍与陶冷月订交。应陶氏之请,兼暨南大学中国画研究会讲席;介绍陈铭枢顶盘神州国光社,黄居素任总经理,王礼锡任文化部编辑主任,自任美术部编辑主任。迁居福熙路近同孚路神州国光社楼上;夏,去广西桂林讲学,遍览粤西名胜,以图画将桂林山水介绍于世人。归经广州、香港,游览写生,被誉为画香港之第一人。在广州发表演讲,论述世界美术流别及“五笔七墨”。撰《宾虹论画》稿,是文将虚与实突破构图学樊篱,融入神与形范畴;秋,徐悲鸿邀任北平美专国画系主任,婉辞之;10月,参加上海艺术协会首届展览会,并应俭德储蓄会邀,演讲《中国美术之商略》;
出版《神州大观续编》、《艺观》杂志,预约重印《美术丛书》,并续编第4集40册;
1929年66岁;赁居西门路西成里张善孖楼上厢房;元旦,参加中国学会成立大会;1月,参加“寒之友”第一届画展;
1930年67岁;叶恭绰邀约兴学,创办中国文艺学院(不久改名中国艺术专科学校),任院长。未久,辞去院长职,专任教授。并兼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教席;
春,林散之来沪,随侍左右习画,襄助编纂《画史编年表》。此际赵含英、顾飞、朱砚因等先后拜师习画;
秋,新华艺专聘为国画教授;12月,汪亚尘伉俪举办欧游画展,宴请海上艺术界,与徐志摩等五十余人与会;是年作品参加比利时独立一百周年纪念国际博览会,获最优秀奬;
1931年68岁;春,安徽丛书编印处成立,被推为编审会会员,兼搜集版本常务会员;1月,广东黄般若北游,道出上海,昕夕过从,为作《桂林山水图卷》;
1932年69岁;夏,游上虞白马湖,与张大千等在经亨颐长松山房写白马湖实景;
秋,应四川艺术专科学校赴川讲学之请,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生吴一峰入蜀,经夔巫、三峡至重庆,旋由泸叙往嘉州,登峨眉,观雪山,11月底到达成都,下榻陈泽霈之一庐。时当军阀混战,不久发生巷战,一夜数惊。战后房屋毁坏、平民伤亡严重,市场萧条,学校停课;
1933年70岁;春,撰《中国名画变迁说》,刊于东方美专校刊;
是年70寿辰,海上友好醵资为刻《滨虹纪游画册》;
1934年甲戌 71岁;
1935年72岁;
1936年73岁;在沪鉴定故宫南迁书画。其间5月至8月到北京鉴定存于故宫博物院书画;2月,参加国际剧院主办之中国现代名画展览会,蔡元培在序中赞扬了“刘海粟、王一亭、黄宾虹、王济远”复兴中国现代艺术的贡献;
1937年丁丑 74岁;元旦起,到南京继续鉴定书画;1月,任全国第二次美展审查员;
1938年75岁;教学之外,潜心研究,开始衰年变法。撰《说蝶》,以青虫化蝶三眠三起为喻画学“先师今人,继师古人,终师造化”三阶段;
夏,在欧友陪同下,穿越战区,至金华展墓,看望弟妹。下榻南山白沙寺,不久返北平;
1939年76岁;初春,日本画家荒田十亩来北平,招宴不赴;造门拜访,以国仇大于私谊,称病拒见;着《黄山丹青志》数十篇,署名“予向”,连载于《新北京报》;10月,日伪举办“兴亚美术展”,拒绝参加;美国芝加哥大学德里斯珂教授为著述中国绘画史来信请教,以新着《画谈》及画作寄之;是年,患白内障;
1940年77岁;《画谈》刊于《中和月刊》;
1941年78岁;日军占领九龙,致信门生黄居素,以“耐此岁寒,春和自有转机”相励;2月,辑成《古玉印》一册;夏,与夏剑丞、孙海波、罗复堪等诗人学者十余人结为消夏画社,开展览会于中山公园;8月,学生郭味蕖举办个人画展,为其作品题跋;
1942年79岁;
1943年80岁;80岁寿辰,拒绝出席日方举办之“祝寿会”;
1944年81岁;北平艺专“辅佐官”伊京、黑田拟为祝寿,婉拒之;
《华北新报》以“改良国画问题之检讨”为总题邀作笔谈,就国画能否描绘日军侵华战绩之问,答之曰:“沾滞迹象,描摹状态,鄙俚恶俗,见之作呕。”;
1945年82岁;
1946年83岁;物价飞涨,重订《虹庐画例》;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力邀担任国画理论教席;北平故都文物研究会成立,与齐白石出席成立典礼并合影。研究会邀任美术馆馆长,不就;此际变法进入“宋人阴面山”阶段,自谓“用笔之沉着,墨采之浑厚,每与欧画符合”;
1947年84岁;春,李可染携画求教;
1948戊子 85岁;春,作画贺老友于右任70寿辰;5月,傅雷夫妇来访,观画谈艺甚洽 ;
1949年86岁;
1950年87岁;8月,出席浙江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发言有云:“精神文明的竞争,必不后于物质文明的竞争。”又云:“中国千百年过去绘画,虽未尽美善,取长舍短,尤在后来创造,特过前人,非可全弃原有而别寻蹊径。”;
1951年88岁;迁居栖霞岭32号;画风一度被视为不能“为工农兵服务”,遭左倾思潮的批判,郁郁不得志,有归田之意;10月上旬,参加浙江省第一次抗美援朝代表会议;
1952年89岁;春,招门生朱砚因来杭,连日观古画,谈画理,由朱氏笔录成文;是年白内障急遽恶化,双目近乎失明,仍作画不辍,画风一新;
1953年90岁;
1954年91岁;4月 ,当选华东美协副主席;
1955年92岁;1月,当选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以病未赴;